近年來,國內融資總量一直保持在20%上下高速增長,而名義GDP年均增速卻從2011年的19%下降到2015年的不到7%。與融資規模擴張相對應的是固定資本的產出效率不斷下降。以3000余家上市公司為例,資本收益率由2004年的10.3%下降至2015年的7.4%。在傳統的鋼鐵水泥行業,超過半數的上市公司其收益甚至低于資本支出,即使是汽車、半導體等研發密集型制造業,投資資本的收益率也僅為8.5%,而與此對比美國企業同期在研發密集型制造業上的收益率高達16.5%。
盡管銀行利潤正在縮小,但中國企業創造的利潤中仍然有超過80%是由金融業所得。而在美國,經濟利潤更廣泛地分布在各行業中,并與經濟形勢成周期性變動。與中國形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發主導型制造業創造了經濟總量過半的利潤,所以即使發生次貸危機導致08~11年間銀行業利潤暴跌為負,其經濟形走勢仍然能在短期內恢復上揚。
這組數據背后的現實是:金融行業欣欣向榮,實業苦苦掙扎,中小型民營企業甚至難以得到貸款,過半上市公司的年利潤不及在北上廣賣兩套房……然而實業才是經濟之根本,尤其是研發主導型的高端制造業。美國經濟在08年金融行業陷入危機后的快速恢復和歐盟遭遇金融沖擊時德國經濟的一枝獨秀都是最好的佐證。
利潤分配不平衡對實業不僅是短期的影響,還存在長期的破壞性。這種破壞性就是人才的流失。我們可以很快地培養一個優秀的服務人員,但一個優秀工程師和科研人才的成長卻需要十數年的培養歷練。日本經濟的衰落,本正是歸因于此。二十多年前日本股市與樓市的繁榮,導致了浮躁的一代,分配的不平等嚴重影響了這一代人的選擇。一流的人才,大多流失于海外或進入金融、地產行業,而不是像其父輩一樣進入工廠和實驗室。制造業人才的斷層,及艱苦奮斗精神的缺失,在其上一輩技術人員逐漸老退后影響才逐漸得以顯現,帶來的致命結果就是日企創新能力的下滑與競爭力的衰退,夏普、東芝相繼陷入巨額虧損,日立電器部門幾近賣光,SONY也難復往日輝煌,逐步被后發展的韓國、中國企業所追趕超越。
在實業凋蔽的今天,華為卻領跑在前,至今仍保持高速發展,是其任何時候都保持的危機感。任正非在華為增長的鼎盛時期寫下《華為的冬天》。這種危機感,是華為人一直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并以客戶為中心,在管理和產品上不斷創新,從而取得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的原因。華為人所具有的這種精神,與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過程中所培育和發揚的“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是高度一致和統一的。
做實業是漫長坎坷之路,一路上充滿艱辛和誘惑。沒有堅定的信念,很容易走上岔路;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很難熬過刺骨的冬天;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很容易迷失于偽創新的泥潭;沒有敢闖新路的勇氣,很難突破同質化競爭價格戰的困擾……在銀河電氣十周年之際,在銀河電氣迎來發展史上又一個春天的時候,總經理帶領全體成員踏上井岡山之路,召開“井岡山”會議,明確銀河特色之路,不僅是希望銀河人不要忘記革命先烈的奉獻,做感恩之人,更是希望銀河人能明了井岡山精神的精髓,能謹記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能明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也許當今社會是浮躁嘈雜,倒房、炒股、投資,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家破人亡。萬象浮沉之中,我們作為僅能來到這個世界走一遭的人,又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么,貢獻些什么?也許我們做不到“世界因我而不同”的喬布斯那般地位,但踏入銀河電氣這個集體,我們至少應該有“銀河因我而不同”的氣概!
浮躁的是社會,然而實業需要沉靜下來去沉淀。羅馬非一日而能建成,工匠非一年之功力,好的產品和服務需要礪煉雕琢。銀河電氣已在這條路上走了十年,有磕絆,有舍棄,更有成長。割掉系統集成的肥肉,專心于產品的研發與服務,完成建立標準和基準的偉業,我們期待的,是下一個十年的輝煌!